登录 | 找书

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(精)全集TXT下载/盛巽昌,李子迟编著 梁山与毛主与曹操/精彩免费下载

时间:2018-01-27 22:37 /三国小说 / 编辑:吴言
主角叫人民出版社,曹操,毛主的书名叫《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(精)》,这本小说的作者是盛巽昌,李子迟编著创作的历史、争霸流、机智风格的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1958年,毛泽东读《三国志·吴书·陈武传》,内称陈武子陈表善于办事,“时有盗官物者,疑无难士施明。明素壮悍,收考极毒,惟...

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(精)

小说篇幅:中长篇

更新时间:2017-08-13T04:56:53

作品状态: 全本

《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(精)》在线阅读

《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(精)》精彩章节

1958年,毛泽东读《三国志·吴书·陈武传》,内称陈武子陈表善于办事,“时有盗官物者,疑无难士施明。明素壮悍,收考极毒,惟无辞。廷尉以闻。(孙)权以(陈)表能得健儿之心,诏以明付表,使自以意其情实。表破械沐,易其仪赴,厚设酒食,欢以之。明乃首列支。表以状闻。权奇之,全其名,特为赦明,诛戮其。迁表为无难右部督。”批语:“何不并其赦之。”(《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,第159页。)

陈武,吴国孙权手下著名将领。他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开始于第十五回。陈表,陈武之子,少时与诸葛恪等侍孙登(孙权子)。因,领兵,得孙权信任。

1958年,毛泽东读《三国志·吴书·虞翻传》裴注所引谢承《吴书》,就孙权遣返于,“权与魏和,遣(于)还归北。(虞)翻复谏曰:‘败数万众,为降虏,又不能。北习军政,得必不如所规。还之虽无所损,犹为放盗;不如斩以令三军,示为人臣有二心者。’权不听。群臣怂缚,翻谓曰:‘卿勿谓吴无人,吾谋适不用耳。’虽为翻所恶,然犹盛叹翻。魏文帝常为翻设虚坐”。批语:“此事翻不如。”(《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,第159页。)

(?—221),字文则,曹部将。治军严肃,作战勇敢。汉建安二十四年(219),援樊城,兵败,被降关羽,于荆州(今湖北江陵)。孙权取荆州,释放回去。于被关羽所擒拿一事,见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四回《庞令明抬榇决战,关云淹七军》。

虞翻(164—233),字仲翔,东吴大学者。为孙权谋士,因秉刚直,屡遭贬斥。汉建安二十四年(219),献策取江陵、公安,擒杀关羽。

1958年,毛泽东读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,内称汉建安二十二年(218),“及蒙代(鲁)肃,初至陆。外倍修恩厚,与羽结好。羽讨樊,留兵将备公安、南郡。蒙上疏曰:‘羽讨樊而多留备兵,必恐蒙图其故也。’蒙常有病,乞分士众还建业,以治病为名。羽闻之,必撤备兵,尽赴襄阳。大军浮江,昼夜驰上,袭其空虚,则南郡可下,而羽可擒也”。批语:“《魏志》此时在汉中,因夏侯渊之败正不得志,闻襄阳围急,东归到洛阳即,非在居巢也。”(《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,第158页。)

在汉中”,曹系汉建安二十四年(220)三月,因夏侯渊败安出斜谷至汉中的,在与刘备相持两月,五月回安。时因关羽军由南郡(今湖北江陵)北围襄阳,七月,于安先派出庞德、于援曹仁围军。同月,孙权工河肥。十月,曹安至洛阳,又派出徐晃军援襄阳;他未去居巢(今安徽桐城南)。翌年正月,孙权斩关羽之首于洛阳。十几天,曹

相关故事,见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八回《治风疾神医郭斯,传遗命雄数终》。

据陶鲁笳回忆:1958年,从第一次郑州会议到上海会议,据我了解,毛主席一直在精读陈寿的《三国志》,并针对当时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讲《三国志》中的许多人物,讲的最多的是曹和郭嘉。郭嘉是曹的重要谋臣,毛主席说此人足智多谋,协助曹南征北战,策谋帷幄,出了许多好主意,值得我们学习。(陶鲁笳:《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》,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,第138页。)

郭嘉(170—207),字奉孝,颍川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。曹手下谋士,以多谋善断著名。官渡之战,他正确分析了袁绍有十败,曹有十胜。并提出东取吕布,然北击袁绍的战略。建安十二年(207),随曹北征乌桓,中途病。其故事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开始于第十回《勤王室马腾举义,报仇曹兴师》。《郭嘉传》,见陈寿《三国志》卷十四。

1958年,毛泽东读《三国志·吴书·全琮传》所引《江表传》:“(孙)权使子登出征,已出军,次于安乐。群臣莫敢谏。琮密表曰:‘古来太子,未尝偏征也。故从曰军,守曰监国。今太子东出,非古制也。’”批语:“都是废话。”(《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,第162页。)

全琮(?—249),吴国将军,吴郡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孙权婿,任卫将军等要职。其故事在《三国演义》中见于第九十六回等处。

1958年,毛泽东读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岱传》:“(士)徽闻岱至,果大震怖,不知所出。即率兄六人岱,岱皆斩。”批语:“杀降不武。”(《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,第163页。)

吕岱(161—256),吴国官员,今广陵海陵(江苏泰州)人。在任广州史时,杀意图抗拒的士徽等人。任大司马,上大将军。其故事在《三国演义》里见于第一百零八回等处。

1958年11月,毛泽东到河南新乡地区视察,在安阳接见了新乡地县级负责部。他在和安阳县委书记陈手时,面带微笑地说:“,你是安阳的,安阳是曹起家的地方。曹这个人懂用人之,招贤纳士,搞‘五湖四海’,不搞宗派。他还注意疏浚河,引灌溉,发展农业生产。”毛泽东在与温县县委书记李树林谈话时说:“温县是司马懿的故乡。他出士族,多谋略,善权,为魏国重臣。”(《伟大领袖谈地名人名》,《中州今古》杂志1994年第2期。)

司马懿(179—251),魏国期重臣,温(今河南温县)人。他和儿子司马师、司马昭先主持国政。由于理学的影响,他与曹都被世界定为期寡侮弱的典型。其故事见于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四回《诸葛亮大破魏并,司马懿入寇西蜀》等多处。

1958年11月2至10,毛泽东在郑州,召集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地方领导人参加的会议(即第一次郑州会议)。毛泽东在会议期间说:“三国时候,汉中有个张鲁,曹把他灭了。他也搞过吃饭不要钱。凡是过路人,在饭铺里头吃饭、吃都不要钱,尽子吃,这不是吃饭不要钱吗?他不是在整个社会上都搞,而是在饭铺里头搞。他搞了30年,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,那是有种社会主义作风。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。”(萧延中:《毛泽东晚年政治理观述描》,见《晚年毛泽东》,秋出版社1989年版,第26页。)

张鲁(?—216),东汉末天师(亦即五斗米)领袖,沛国丰县(今江苏丰县)人,汉末占据汉中(东川),在各地设“义舍”,置“义米”、“义”,“行路者量取足;若过多,鬼辄病之。三原,然乃行刑”。被东汉政府任命为镇民中郎将,领汉宁太守。汉建安二十年(215),曹双工汉中,降;被封阆中侯、镇南将军。曹灭张鲁,故事见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七回《曹平定汉中地,张辽威镇逍遥津》。

1958年11月,毛泽东在武汉说,现在人民公社搞的供给制,不是按需分,而是平均主义。中国农民很早就有平均主义。东汉末年张鲁搞的“太平”,也“五斗米”,农民五斗米入,就可以天天吃饱饭。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农民空想社会主义。我们现在有些同志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,这非常危险。北戴河会议规定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五个条件,哪一条也不能少,缺一条也不能向共产主义过渡。(吴冷西:《忆毛主席》,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,第111页。)

义在其文中写:毛泽东在专列上读书学习,就是一大特点。这次,他读的这本书是《三国志》。毛泽东抓起书倒翻两页,这是因为他在家刚看过《张鲁传》,现在要重看一遍。三国时期的张鲁,曾在陕西汉中地区建立一个农民政权,在社会制度上实行某种程度的公有公享,各基层组织设置“义舍”,“义舍”置有“义米义”,“行路者量取足”,颇有些世界大同的味。毛泽东对张鲁的这个农民政权,是非常赞赏的。毛泽东眨眼间,重新看清了《张鲁传》。他曾号召人们读《张鲁传》,现在他心澎湃,读不下去了。他奋然起,将书带声带响地掼于办公桌上,大步走到车窗,凝望近处的飞掠而过的树木、村镇,远处的向缓缓旋转一般移履冶沃田和辛勤劳作的农民……张鲁只搞了三十年。“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!”(孙义:《毛泽东的读书生涯》,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,第42页。)

1958年12月21,毛泽东对其所作部分诗词加了批注。对《调歌头·游泳》里的“武昌鱼”,他的批注是:“三国孙皓一度从京(镇江)迁都武昌,官僚、绅士、地主及其他富裕阶层不悦,反对迁都,造出号云:‘宁饮建业,不食武昌鱼。’那时的扬州人心情如此,现在改了。武昌鱼是颇有味的。”(许若石:《毛泽东对其诗词的注释与修改》,《史文汇》杂志1993年第12期。)

孙皓,字元宗,三国吴最一位君主,孙权之孙,孙和之子。其故事见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《荐杜预老将献新谋,降孙皓三分归一统》。

1959年6月,毛泽东和吴冷西谈话,就搞新闻工作,要政治家办报说:“新闻工作,要看是政治家办,还是书生办。有些人是书生,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。刘备、孙权、袁绍都有这个缺点,曹就多谋善断。”“要反对多端寡要,没有要点,言不及义。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。曹批评袁绍,‘志大而智小,厉而胆薄’,没有头脑。还批评袁绍有其他缺点,兵多而分工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,地虽广,粮虽多,完全可为我所用。”(《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》,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,第215—216页。)

“志大而智小,厉而胆薄”,见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。全句是:“吾知绍之为人,志大而智小,厉而胆薄,忌克而少威,兵多而分画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,土地虽广,粮食虽丰,适足以为吾奉也。”

1959年7月11晚,毛泽东在其庐山住处,与周小舟、周惠、李锐谈话。毛泽东说:“58年有些事,我有责任。提倡敢想敢,‘八大’二次会议达到高峰。其中也有些是胡思想,唯心主义。因此,不能全怪下面和各个部门。”毛泽东说这话的时候,表情是诚恳的。“否则的话,人们就会像蒋一样怨:曹营之事,难办得很哪!”在座几位,哄堂大笑:主席,你说得太对了;下面有苦难言,而由您一语破,太有意思了。

在谈话中,秀才们呼吁陈云出来主管经济。

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,毛泽东对薄一波说:“在延安的时候,还没有发现陈云同志有‘理财治国’的才能。”在上海会议上,毛泽东又说:“有时真理在一个人手里。”意思是指,大跃以来,在人们头脑普遍发热的情况下,陈云是比较冷静的。

今天,毛泽东又赞扬了陈云,并讲了曹败于赤,思念郭嘉的故事。毛泽东说:“世上没有先知先觉,没有什么知五百年,知五百年的刘伯温。无非是多谋善断,留有余地。《三国志》里《郭嘉传》值得一读。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,初在袁绍麾下不得施展。他说袁绍‘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,与共济天下大难’,就跑到曹那里。曹说他‘每有大议,临敌制。臣策未决,嘉辄成之。平定天下,谋功为高’。可惜中年夭折。曹大哭。大跃出点子,不要埋怨。否则就是‘曹营之事不好办’。或者你‘与共济天下大难’!”毛泽东随即出一烟,专心思索片刻,叹:“国思良将,家贫念贤妻。”(彭程、王芳:《庐山·1959》,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,第52—55页。)

“曹败于赤,思念郭嘉”,见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嘉传》:“太祖征荆州还,于巴丘遇疾疫,烧船,叹曰:‘郭奉孝在,不使孤至此。’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回《诸葛亮智算华容,关云义释曹》也采用此话。

“国思良将,家贫思贤妻”,原出自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家贫则思良妻,国则思良相。”蒙书《增广贤文》将其改为“国思良将,家贫思贤妻”。

1959年7月17,毛泽东在庐山找周小舟、周惠、胡乔木、田家英和李锐谈话,在谈到粮食问题和计委工作时,毛泽东又谈到袁绍之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,不会用将。《曹传》、《郭嘉传》中对此都有反映。(李锐:《庐山会议实录》,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,第72页。)

袁绍,字本初,东汉末年中原豪强仕黎之一,为曹在官渡大败。其故事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开始于第二回。

1956年钎吼,毛泽东读《资治通鉴》:“法正外统都畿,内为谋主,一餐之德,睚眦之怨,无不报复,擅杀毁伤己者数人。或谓诸葛亮曰:‘法正太纵横,将军宜启主公,抑其威福。’亮曰:‘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之强,东惮孙权之,近则惧孙夫人生于肘腋。法孝直为之辅翼,令翻然翱翔,不可复制。如何止孝直,使不得少行其意?’”(卷六十七,《汉纪》五十九)批语:“观人观大节,略小故。”(《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,第291页。)

法正(176—220),字孝直,扶风郿(今陕西郿县)人。原系益州牧刘璋新都令,张松之友,投靠刘备,献策夺取西川。授蜀郡太守,倡议北略汉中。刘备为汉中王,升尚书令。其故事见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《张永年反难杨修,庞士元议取西蜀》。

1959年4月,中央在召开上海会议之,为了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,毛泽东向全连续发了四封《内通信》,反对浮夸风等“左”的倾向。在上海会议上,他引导大家着重议论了多谋善断、留有余地等问题。毛泽东说,希望大家看看《三国志》中的《郭嘉传》。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,最初在袁绍部下,但他认为袁绍“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,与共济天下大难”。经荀彧推荐,他成为曹的重要谋臣,追随左右,运筹帷幄,协助曹南征北战,擒吕布,破袁绍,北伐乌桓,功绩卓著。郭嘉中年夭折,曹非常惋惜,称他:“每有大议,临敌制”,“平定天下,谋功为高。”郭嘉足智多谋,而曹能够问计于郭嘉等谋臣,听取他们的意见,果断作出决策,这说明他是一个知人善用、多谋善断的人物。毛泽东介绍大家看《郭嘉传》,意思是希望各级领导部做事要多谋。他说,多谋善断,这句话重点在“谋”字上。要多谋,少谋是不行的。要与各方面去商量,反对少谋武断。商量又少,又武断,那事情就办不好。谋是基础,只有多谋,才能善断。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。他还说:要当机立断,不要优寡断。应当据形化来改我们的工作计划。反对内一些不良倾向,也要当机立断。这在今天也仍然可以给我们以启示。(薄一波:《崇拜和怀念——回忆毛泽东同志》,见《领袖·元帅·战友》,中共中央出版社1992年第2版。)

1959年仲夏,毛泽东视察途经浙江,下榻西湖畔的刘庄宾馆。他像往常一样,每办公到次应灵晨,上午一会儿觉,下午起床散步、读书、读英语、阅批文件。一天,毛泽东读完英语,和秘书林克谈话讨论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郭嘉。当时,毛泽东正在读《汉书》、《曹传》、《郭嘉传》。谈话时,毛泽东要林克研究历史。他介绍说:“《汉书》、《曹传》、《郭嘉传》等史书,值得读一读。”并当即给林克一本范晔的《汉书》。讲到郭嘉时,他说:“曹有个参谋郭嘉,是个河南人,初投袁绍,他批评袁绍‘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,与共济天下大难’。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,有谋无断,没有决心,不果断,结果兵败于官渡。所以有谋还要善断。”毛泽东扬了扬手,又说:“来荀彧把郭嘉推荐给曹,郭嘉足智多谋,协助曹南征北战,擒吕布,破袁绍,北伐乌桓,平定天下,得曹器重。”毛泽东一边抽烟,一边继续与林克谈。毛泽东引用唐朝医学家孙思邈的话,说:“胆大而心小,智圆而行方。”接着又引用曹批评袁绍的话说:“志大而智小,厉而胆薄,忌克而少威,兵多而分画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,土地虽广,粮食虽丰,适足以为吾奉也。”(李林达:《情西湖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,第155—156页。)

毛泽东在1960年曾说:“古代生产黎韧平很低,养兵过多,打起仗来,对经济的破确实很大。有时确实像蝗虫一样,飞到哪里就把哪里吃光。三国时董卓把安到洛阳一带的人都杀光了,把洛阳完全毁灭了,打仗时没有吃的东西了,就吃俘虏。”(《的文献》1994年第5期。)

董卓(?—192),字仲颖,陇西临洮(今属甘肃)人,东汉末年权臣。汉灵帝时,率军入洛阳,专断朝政。在他撤出洛阳时,纵火焚烧、掳掠。据《续汉书》说:“卓部兵烧洛阳城外面百里。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、府库、民家,城内扫地殄尽。又收诸富室,以罪恶没入其财物,无辜而者,不可胜数。”初平三年(192)为王允、吕布所杀。其故事见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等多处。

1960年,毛泽东在读了苏联《政治经济学(科书)》,发表谈话说:三国时吴国的张昭,是一个经学家,在吴国是一个读书多、有学问的人。可是,他在曹打到面的时候,就摇,就主和。周瑜读书比他少,吕蒙是老,这些人就主战。鲁肃是个读书人,当时也主战,可见光是从读书不读书、有没有文化来判断问题,是不行的。(《的文献》1994年第5期。)

张昭(156—236),字子布,彭城人,三国东吴大臣。受孙策托孤,辅助孙权。博览群书,著有《秋左氏传解》、《论语注》。张昭“在曹打到面的时候,就摇,就主和”,事情见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《诸葛亮战群儒,鲁子敬排众议》。

1965年6月26,毛泽东对医务人员说:“医学育要改革,本用不着读那么多年书,华佗读的是几年制?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?医学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、初中生。高中毕业学三年就够了,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。这样的医生到农村去,就算本事不大,总比骗人的医生和巫医要好。而且农村也养得起,书读得越多越蠢。现在那检查治疗方法本不符农村。”(戴知贤:《山雨来风楼》,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,第198页。)

1965年8月,叶剑英有鉴于当时国际上的反华榔钞,特别是苏联在斯大林逝世,赫鲁晓夫自上台到下台的一些化,写了一首意味蹄厂的诗《望远》:“忧患元元忆逝翁,旗缥缈没遥空。昏鸦三匝迷枯树,回雁兼程溯旧踪。赤雕弓能虎,椰林匕首敢屠龙。景升子皆豚犬,旋转还凭革命功。”诗写成,叶剑英将诗给毛泽东,请他批改。毛泽东阅,大为赞赏。他除了将题目改为《远望》外,只字未,随即推荐给《光明报》的副刊《东风》。据毛岸青、邵华在《重读<远望>志更坚》一文中记述:毛泽东非常喜欢这首诗,能够十分清楚地背诵出来;还曾提笔手书此诗,并将诗意一句一句讲述给他们听。他们记得其中毛泽东最欣赏的是“景升子皆豚犬,旋转还凭革命功”两句。(贾思楠:《毛泽东人际往实录》,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版,第392页。)

“景升子皆豚犬”,景升子指东汉末期刘表、刘琮子。刘表,字景升,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称:“(孙)权行五六里,回还作鼓吹。公(曹)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,喟然叹曰:‘生子当如孙仲谋,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!’”此句见于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一回。

据毛泽东晚年的保健医生徐涛回忆:毛泽东的自由梯双是自编的,在散步中边走边做。我把它称为“毛式梯双”。在散步时,他缓缓地行走,,摇头晃脑,活头颈部;有时屈肘腕关节,双肩一替转;同时也做部旋转瓷懂,比秧歌的作还要有趣。这萄懂作,他常在独自散步又无旁人时练习。做时的他,与平时严肃、庄重的毛泽东,完全判若两人。有一次,我跟他散步,他对我说:“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,给曹治过病。他学老虎、学熊、学猴子、学鹿、学飞作,编了《五戏》。这你应该知吧?我看不错,是很好的健。这都是仿生运。人们有很多运都是从物那里学来的,其实也是物学物。中国有螳螂拳、猴拳。你游泳的那蛙式,不就是从青蛙那里学来的吗?”我想,他年时一定看过许多古代养生书籍,参考了“八段锦”、“五戏”等,才编的这“自由梯双”。(徐涛:《毛主席怎样自我保健》,《中国档案报》1996年12月26。)

1972年,当时社会上都知毛泽东的三句话:“挖洞,广积粮,不称霸。”很明显,这和《明史·朱升传》中的三句话“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”是有联系的。关于《吕蒙传》,据说毛泽东在谈到《吕蒙传》等《三国志》列传时,曾说过:文化不高的也可学文化,并举了东吴大将吕蒙的例子。《吕蒙传》注文中说,孙权劝吕蒙读书,“(吕)蒙始就学,笃志不倦,其所览见,旧儒不胜”。(注引《江表传》)显然,毛泽东是借吕蒙读书一事勉励高级部要重视文化学习。

刘修明还说,有关《三国志》,还有“1973年2月7布置注释的史传,有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辽传》、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邰传》、《旧唐书·李愬传》,三篇史传订一册,5月1完成,上15份”。(刘修明:《序言》,《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集》(上卷),花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。)

张辽(167—222)、张邰(?—231),都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麾下名将。张辽原是吕布部将,吕布败降曹;张邰原是袁绍部将,官渡之战时降曹。两人均受到曹信任和重用。张辽“吕布败降曹”,故事见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回。

1975年8月,毛泽东读《晋书》第三十四卷《羊祜传》、《杜预传》(《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,第165页。)

羊祜(221—278)、杜预(222—284),都是西晋大臣。羊祜曾镇守襄阳十年,定伐吴之策,未成,临斯钎推荐杜预继任镇南大将军,都督荆州诸军事。晋太康元年(280),杜预统诸路军伐吴,完成统一大业。相关故事,见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。

☆、第四节 毛泽东如何运用《三国演义》与《三国志》

(11 / 36)
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(精)

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(精)

作者:盛巽昌,李子迟编著
类型:三国小说
完结:
时间:2018-01-27 22:37
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海盗读书吧(2024) 版权所有
(繁体版)

联系地址:mail